Page 233 - 二十四节气经典谚语释义
P. 233

二十四节气经典谚语释义


                      农谚中的 “ 豆”指的是豆科植物的豆,原来不叫豆,而叫 “ 尗”[ shú ],
                  把尗捡起 来,就 是 “ 叔”,加 上 个 草 字 头,便 是 典 籍 里 通 用 的 “ 菽”.« 左
                  传  成公十八年»“ 不能辨菽麦”,« 淮南子  地形训»:“ 其地宜菽”,菽指的
                  都是现代所说的豆.据清人钱大昕研究,菽与豆的古音相近,后来渐渐通
                  用,大概到秦汉之际,就开始把菽称作豆了.如 « 汉书  杨恽传»说: “ 田
                  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箕.”所谓种一顷豆就是种一百亩豆

                  类作物.


                      小暑小割,大暑大割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小暑节气到了,早稻开始收割了.小暑到大暑是
                  早稻收获期,同时也是晚稻栽插期,最迟到立秋前后要插完晚稻,因为水稻
                  插下后得六十多天才能成熟,八月插下十月收割.如果晚了季节,避不过寒

                  露风就会导致减产失收.所以从小暑经大暑到立秋这一段时间,只有不到一
                  个月工夫,收割、犁田、插秧十分忙,也叫抢种抢收, “ 双抢”就是这样来的.
                  这句农谚提醒人们莫偷懒,要勤劳争时不误事.双抢期间,一切工作都要为
                  “ 双抢”服务,有些农村学校会放农忙假,进城打工的人员也有请假双抢的.























                           小暑前后,江西省吉安市农民正在翻耕田块,抢插晚稻 ( 曾双全   摄)

                      另有一句农谚与之意思相近: “ 小暑捋,大暑割,立秋不立秋,六月廿

                  后.”这意思是说,不管什么时候立秋,最快也得六月二十后,这话也是合
                  理的.从阴历看节气,虽定下日期,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节气有提前或后
                      2 0 8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