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2 - 二十四节气经典谚语释义
P. 232

夏    季

                      “ 獐舌”指的是獐舌草,又名眼子菜,是多年生水生草本.为常见的稻

                  田杂草,有时是恶性杂草,亦是中医中药的一种,全草入药,中国各地都有
                  分布.根茎发达,白色,直径 1  5~2 毫米,多分枝,常于顶端形成纺锤状
                  休眠芽体,并在节处生有稍密的须根.茎圆柱形,直径 1  5~2 毫米,通常
                  不分枝.浮水叶革质,披针形、宽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 2~10 厘米,宽

                  1~4 厘米,先端尖或钝圆,基部钝圆或有时近楔形,具 5~20 厘米长的柄.


                      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
                      此条农谚意思是指小暑的时候不种红薯、山药、马铃薯等薯类作物,进
                  入伏天不种大豆、蚕豆、绿豆等豆类作物.薯类是喜冷凉喜低温的作物,其

                  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小暑之后马上入
                  伏,因此此时不适合种植薯类.而入伏后温度高、湿度大、虫子多,豆类即
                  便种下去也会烂,影响收成,因此就有了 “ 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的

                  说法.
                      “ 薯”,薯类植物的总称,主要指具有可供食用块根或地下茎的一类陆生

                  作物.有块根、块茎类,如番薯 ( 红薯、甘薯)、木薯、马铃薯、薯蓣 ( 山
                  药)、脚板薯等.这类植物一般耐寒力较弱,多在无霜季节栽培,需要疏松、
                  肥沃、深厚的土壤和多量钾肥.多行无性繁殖,只留薯块作种,并可以用藤

                  本进行繁殖,如番薯、木薯等.食用部分多含大量淀粉和糖分,可作蔬菜、
                  杂粮、饲料和作制淀粉、酒精等原料.





















                           小暑时节,广西三江侗乡妇女在扶贫微田园里护理豆苗 ( 龚普康   摄)
                                                                                     2 0 7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