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1 - 二十四节气经典谚语释义
P. 331

二十四节气经典谚语释义

                  气温升高而逐渐恢复生理活动,当气温升到 16℃ 时过冬螟虫幼虫开始原地

                  化蛹成为成虫蛾子.螟虫成虫化蛾后飞出过冬处产卵,卵成块状分布于水稻
                  叶片上,卵化为幼虫后蛀入稻秆内部危害庄稼.在水稻苗期,螟虫幼虫多从
                  水稻茎的底部蛀入,破坏水稻的水分与养料输送机能,使得水稻心叶卷缩枯
                  萎,成为 “ 枯心苗”.在秋分时节的抽穗前期,螟虫多从抽穗节附近的茎秆

                  处蛀入,使得水稻从根部输送到穗部的养分中断,造成白穗.
                      不同地区因气候、植物等条件不同,螟虫一年分化次数也不同,螟虫在

                  北方一年可繁殖两代,在温暖的南方则可繁殖数代.水稻在孕穗末期到抽穗
                  初期,是最易遭受螟害的危险期,凡是螟卵盛卵期与水稻抽穗期相吻合,螟
                  虫病害就比较严重.


































                                        水稻螟虫挂图 (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



                      秋分豆角不起鼓,庄户半年白受苦

                      秋收时节豆类纷纷发育成熟,在霜降前要完成豆类的收割,如果收割迟
                  了豆荚会爆裂;即使霜降期间仍未成熟,也会很快枯萎无法收获.
                      3 0 6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