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2 - 二十四节气经典谚语释义
P. 332

秋    季

                      豆角是蔷薇目豆科豇豆属的一年生蔬菜,又名豇豆、长豇豆、带豆.富

                  含蛋白质、胡萝卜素、营养价值高,口感好,是我国特别是北方广泛栽培的
                  大众化蔬菜之一.豆角别名颇多,根据中国南北方不同叫法有四季豆、芸
                  豆、架豆等,其正名叫做菜豆,以植物的嫩英果和种子供食.
                      菜豆起源自美洲中部和南部,据考古证实,大约 7000 年前,墨西哥和
                  秘鲁的印第安人就种植这种蔬菜.菜豆是由葡萄牙和西班牙探险者及商人传
                  播到世界各地的, 16 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人把它带出了美洲;大约在明

                  代后期传入中国,明万历二十四年 ( 1596 年),李时珍在撰写 « 本草纲目»
                  时对此已有记载.在菜豆被引入的初期,由于其常以嫩荚为食用部位,故常
                  与 “ 扁豆”“ 豇豆”等中国原有的豆类蔬菜相混淆.
                      菜豆含丰富的维生素 B 、维生素 C 和植物蛋白质,对羟自由基有较强的
                  清除作用,这可能与其含有较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 E 、抗坏血酸、微量

                  元素硒有关.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长豆角比短豆角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更强.


                      淤种秋分,沙种寒,碱地种在秋分前
                      秋天不仅是春小麦收获的季节,也是冬小麦开始种植的季节.冬小麦的
                  种植一般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才能确定适宜的种植时间,从北到南冬小麦

                  的种植时节可相差五六个节气,华北地区冬小麦种植一般集中在从白露到寒
                  露这段时间.
                      除地域外,不同地势与土壤条件,冬小麦的播种适期亦存在显著差异.
                  淤土地较黏重,微生物活性相对高,不漏水不漏肥,保墒保肥保温性好,种
                  麦比较省水省肥,正所谓 “ 小麦泥窝种,来年好收成”.自秋分时节后,天

                  气逐渐转 寒,地 表 水 分 增 多,正 是 华 北 地 区 在 淤 土 地 上 种 植 冬 小 麦 的 好
                  时机.
                      沙土地土壤透气性好不易板结,利于小麦根系呼吸,但是土壤相对贫
                  瘠,而且漏水漏肥.华北地区在沙土地上种植冬小麦可比在淤土地推迟一
                  些,但一般不晚于寒露.相比之下,盐碱地土壤透气性差容易板结,在气候
                  逐渐转寒的秋季这一特点尤为突出,所以华北地区需要在秋分之前在盐碱地

                  上进行冬小麦的种植工作.
                      无论何种土地,在种植冬小麦时都应该做到:深耕深翻,加深耕层;耕
                                                                                     3 0 7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