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8 - 二十四节气经典谚语释义
P. 328

秋    季

                      秋分秋分,昼夜平分

                      公历每年 9 月 22 日至 24 日太阳到达黄经 180° 时为秋分,于每年的公历
                  9 月 22 — 24 日交节.秋分, “ 分”即为 “ 平分” “ 半”的意思,秋分这天太
                  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 24 小时昼夜均分,各 12 小时,全球无
                  极昼极夜现象.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
                  射越来越少,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秋分过
                  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即

                  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 10℃ 以上;
                  气温逐日 下 降,一 天 比 一 天 冷,逐 渐 步 入 深 秋季节.南半球则刚好相反.
                  在南北两极,秋分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此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
                  继续南移,北极附近开始为期 6 个月的极夜,南极附近开始为期 6 个月的

                  极昼.


                      秋分日晴,万物不生
                      秋分时节南方通常频繁降雨.若此时降雨偏少,预示南方未来将迎来一
                  个干旱的冬季,对未来作物生长会造成一定不良影响.反之,如果在秋分季
                  节有一定降雨,可以耙耱保墒,为种麦积蓄水分,对大麦、水稻等粮食作物

                  播种较为有利,有利于来年丰收.
                      “ 墒”指的是土壤水分,所谓 “ 保墒”在古代文献中也称为 “ 务泽”,意
                  思就是指经营水分.农田的土壤湿度,是干旱地区农民最关心的一件大事.
                  每当春季来临,有经验的农民,常常抓起一把土搓一搓,看看地里的墒情好
                  不好.除了肉眼看凭经验取土检查外,还可用烘干法或酒精烧干法,计算土
                  壤含水率.一般说来土壤含水量占干土重的 20%~30% 时,是作物生长较

                  适宜的墒情.
                      土地保墒就是保持水分不蒸发不渗漏,通过深耕、细耙、勤锄等手段,
                  尽量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使土壤保存尽可能多的水分来满足秋种作物
                  的生长需求.例如播种后土地要压实,这是为了减少土壤孔隙,让上层密实

                  的土保住下层土壤的水分.
                      类似的民谚还有:“ 秋分微雨或阴天,来岁高低大熟年”“ 秋分日晴主大

                  旱”“ 秋分无雨春分补,秋分有雨来年丰”等.


                                                                                     3 0 3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