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0 - 二十四节气经典谚语释义
P. 310

秋    季


                  提高.
                      田间管理农具主要包括旱地农具和水田农具两种.旱地中耕农具有锄、
                  漏锄、铲等.锄也称耰锄,虽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耕除草农具,形制简
                  单,变化也不大,至今仍然是我国农村最常见的田间管理农具.锄种类非常
                  丰富,有小锄与大锄之分,适合不同的田块和不同的作物.用小锄时,农民
                  得蹲着锄地,用大锄时,农民可站立使用.还有一种中空的锄,称漏锄,是

                  北方旱地中耕除草工具,自清代开始使用.它比一般锄稍小,刃宽三寸多,
                  刃边至中空处约寸余.其特点是使用轻便,且锄地时不会把土翻起来,锄过
                  之后,土地平整,利于保墒.此外,除草松土工具还有铲,古代又称钱 ( 小
                  铲),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唐宋以后,出现大铲,站立使用.在南方水田

                  中耕农具有耘荡、耘爪等,耘荡又称耘耥,水田中耕农具,开始在元代江浙
                  地区使用.现在广泛应用于南方水田.耘爪是水田中耕农具,用竹管斜削成
                  长寸许的指套,戴在手指上耘禾.始于唐代,宋元之后通行各地.


                      头白露割谷,过白露打枣

                      枣子在白露之前成熟,过了白露枣子就要掉了.白露打下的枣,从品相
                  到滋味,最为怡人.
                      关于枣的发现,民间有不少传说.相传,黄帝带领族人到野外狩猎,发
                  现这果儿甘甜中带着微涩,分外解饥止渴.到了秦代,秦始皇为求长生,命

                  方士徐福往东海寻长生不老之药,徐福在今黄骅一带逗留两年有余,遍寻仙
                  丹,偶得土人奉上异枣,入口甘甜,食之神清气爽,众人以为 “ 神果”.然

                  而咸阳距此千里之遥,无法送达.后徐福东渡扶桑,一去不返.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亲自带队,来寻神果,未果即驾崩于途中,始皇帝终无口福.一

                  代英雄汉武帝也是迷信拜神求仙,乞求长生不老.受方士李少君 “ 有仙人食
                  仙枣逾年而不衰”的蛊惑,于公元前 110 年东巡观海、筑台求仙.武帝得食
                  冬枣,当即封为 “ 仙枣”.沧海桑田,物换星移.直至明代,崔庄冬枣才走
                  进皇宫,成为皇家枣园.崔庄古冬枣种植流传至今,是植物类全国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也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在植被稀疏的黄土高原,在黄河
                  沿岸的坡地上,枣树林起到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涵养水源的作用,陕西佳
                  县古枣园、宁夏灵武长枣种植系统是著名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 8 5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