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7 - 二十四节气经典谚语释义
P. 277

二十四节气经典谚语释义

                      中国人栽培高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甘肃东灰山新石器时

                  代遗址,辽宁大嘴子商周村落遗址,河北石家庄战国时代遗址以及长安汉代
                  建筑遗址,都发现了炭化高粱.
                      高粱曾是华北农民的 “ 救命粮”,得到了广泛的种植.一是因为高粱不
                  太耐肥,且抗旱耐劳,一般地力就可生长;二是因为高粱对于当时经济比较

                  落后的农村来说,浑身都有用处.高粱面可以吃,高粱还是酿酒的好原料,
                  高粱叶子是农户蒸馍必不可少的铺箅材料,每到高粱即将成熟时,各户人家

                  都要去刷桃秆叶,脱粒后的高粱穗是扎刷子的好材料.有一种穗子比较松散
                  的高粱叫 “ 饭桃秫”,梃子很长,穗茅也很长,梃子可以做锅拍子 ( 也叫盖
                  帘,放饺子用),蒸馍用的锅盖等,穗子可以扎扫帚等.高粱秆是过去盖草
                  房和小瓦屋等房子做衬里的好材料.高粱秆还可以织箔、烧锅做饭,篾子可

                  以编席、编凉帽等.
                      高粱还承载着中国人特殊的记忆感情,如 « 松花江上» “ 那里有森林煤
                  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曾叫多少国人痛彻心扉;艰苦的华北敌
                  后抗日战场上,被称为 “ 青纱帐”的大片高粱地,也洒下过多少英烈的热
                  血;改革开放以来,著名的小说和影视剧 « 红高粱»,曾掀起一次次热潮,

                  相关的主题歌也唱遍大江南北.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靛,又被称为 “ 靛青”,也即 “ 靛蓝”,是将蓼 [ liǎo ]蓝的茎叶放入大
                  缸或木桶中水浸,至叶腐烂,茎脱皮、脱节时,捞出茎叶,加入石灰,充分
                  搅拌,数日后捞出沉淀,以布袋吊起晾干,即为靛蓝.靛蓝类色素是人类所
                  知最古老的色素之一,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和印染工业.靛蓝作为织物染料

                  的应用至少可追溯到公元前 2500 年.古埃及木乃伊穿着的一些服装和我国
                  马王堆出土的蓝色麻织物等都是由靛蓝染成的,苗、侗、瑶、布依等少数民
                  族大量使用靛蓝加工扎染和蜡染民族工艺品等.我国瑶族的一支因其生产和
                  使用靛蓝染布的技术独特而得名 “ 蓝靛瑶”.靛蓝除了作为染料,也指蓝中
                  带紫的深蓝色,« 天工开物»中记载 “ 凡蓝五种,皆可为靛.”因立秋时是蓼

                  蓝叶片采收的时节,故有立秋忙打靛一说.
                      另外有一种说法是立秋忙打 “ 甸”,是打草料的意思.立秋过后草种一
                  般都熟了,而且立秋过后天气转冷,人们要忙着打草料给牲畜准备过冬用饲
                      2 5 2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