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3 - 二十四节气经典谚语释义
P. 243

大          暑




                      一、 节气概述

                      大暑,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二个节气,通常在每年 7 月 22 日至 24 日,太
                  阳到达黄经120° 进入大暑节气.大暑,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意味着

                  天气炎热至极.大暑节气正值 “ 三伏天”里的 “ 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
                  的时期,农作物生长最快,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气象灾害也最为频
                  繁.抗旱排涝防台风和田间管理等任务繁重.
                      大暑分三候:一候腐草为萤,腐草上的萤火虫发出点点荧光;二候土润

                  溽暑,天气闷热土地潮湿;三候大雨时行,雷雨天气开始时常光顾.
                      大暑节气前后,浙江、安徽、云南、广西等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早稻进
                  入成熟期,农民们抢收水稻,早籼新米上市了.
                      为了保证安全度夏,古代有伏日民俗,朝廷给官员赐肉,放假回家,闭
                  门不出.宋代皇上为了表示对臣僚的体恤,三伏天给臣下赐冰解暑.明朝朝
                  廷颁冰的日子改在立夏.清代苏州民间在三伏天起出窖冰发卖.蔡云 « 吴
                  歈»云:“ 初庚梅断忽三庚,九九难消暑气蒸.何事伏天钱好赚,担夫挥汗

                  卖凉冰.”
                      在现代,人们依然保留着许多习俗.浙江台州民间有送 “ 大暑船”的习
                  俗.大暑节气也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中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

                  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
                      二、 谚语释义



                                               气 象 类 谚 语

                      伏天大雨不过三,囤里无谷可下饭
                      降雨对农业生产影响巨大.大暑节气,不同地区的人们对于降雨有喜有
                  忧,形成了两个极端.大暑节气长江中下游以北等地正处于炎热少雨的阶

                  段,容易导致伏旱,旺盛生长的作物对水分的要求更为迫切,而这正是伏旱
                  形成的催生条件.伏旱区持续的大范围高温干旱的危害有时大于局地洪涝.
                      2 1 8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