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9 - 二十四节气经典谚语释义
P. 339
二十四节气经典谚语释义
而来,最初 “ 祭月节”是定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 “ 秋分”这天,不过由于这
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后来就将 “ 祭月节”由
“ 秋分”调至农历八月十五日.
吃月饼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月饼最早是古代中秋拜祭月神
的供品,相传中秋节赏月吃饼的习俗始于唐朝,此时月饼还叫做胡饼. “ 月
饼”一词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宋朝吴自牧的 « 梦粱录»一书,但此时的月
饼并非中秋节时专用,而是 “ 四时皆有,任便索唤”.明代 « 西湖游览志会»
记载:“ 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这是将月饼
与中秋节正式联系在一起的最早文献记载,可见明朝时候中秋赏月吃月饼已
经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
到了清代,月饼的制作工艺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当时一些月饼的饼面
上,已出现 “ 月中蟾兔”之类的图案.在东汉中期之前,月中玉兔形象是一
只奔跑的兔子,捣药玉兔形象通常与西王母一起出现.西王母为月精、月
神,掌不死之药,而捣药玉兔所捣的正是不死药.东汉时期社会上弥漫着追
求长生不死的风尚,尤其是捣药玉兔捣的还是长生不死之药,更能符合他们
祈求灵魂不死飞升仙界的想象,于是月兔的形象逐渐由奔兔演化为月宫桂树
下的一只捣药兔.
月宫糕饼模 (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
三、 常用谚语
秋分前后,三场霜. 黑龙江 ( 齐齐哈尔)
3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