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1 - 二十四节气经典谚语释义
P. 301
二十四节气经典谚语释义
安徽民众放生国家重点保护鸟类鹞鹰 ( 叶华阳 摄)
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其中,鸿与雁中的 “ 鸿”指天鹅,“ 雁”
指大雁,“ 玄鸟”指燕子,这些候鸟们都要踏上南归的旅程.而不南归的鸟
儿,便开始准备过冬的食物.
我国现存最早的琵琶曲是元人杨允孚的 « 海青拿天鹅»或称 « 平沙落
雁»,讲的就是 “ 万鹰之神”海东青猎取候鸟天鹅的过程,正合 “ 鹰乃刑鸟”
与 “ 鸿雁南归”之意.该曲于处暑白露时节来听,颇为合适.
秋后问斩
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处暑正是阴的开始.« 吕氏春秋»上说:“ 天地始
肃不可以赢.”即是告诫人们秋天天地肃杀,人也应该顺应自然,做到收敛
而不骄淫.古时候,人们认为在人类和自然界万物之外存在着一个能支配万
物的造世主.灾害、瘟疫、祥瑞、丰年都是上天赐予的,因而人们的一切行
为都必须符合天意.设官、立制不仅要与天意相和谐,刑杀、赦免也不能与
天意相违背.如果违背天意,就会招致灾异,受到上天的惩罚.在 « 逸周
书»中,在此时 “ 行戮”“ 戮有罪”已成定制,“ 秋冬行刑”遂被载入律令而
制度化.战国时 “ 五行说”兴起以后,秋天与行刑的联系就更紧密了. “ 五
行说”是我国特有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形态组
成,并有相克的关系.春夏秋冬和东南西北也与五行分别对应.西汉时,儒
家在五行相克的基础上,更提出了五行相生,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生水、水生木.金对应秋和西方,行刑使刀,所以用金于秋、在西门外问
斩.在明清时的北京城,斩首犯人位于城西门的宣武门外. “ 秋决”也就是
2 7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