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3 - 二十四节气经典谚语释义
P. 283
二十四节气经典谚语释义
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
山东莱西有的地方有立秋吃 “ 渣”的习俗, “ 渣”是用豆沫和青菜做
成的小豆腐,因为秋天的时候早晚比较凉,饮食不注意,就会引起肠胃不
适,导致拉肚子.这个说法体现了民间老百姓对秋季腹泻有着很强的防范
意识.
此外民间还有其他防止秋季腹泻的饮食习俗,如服食赤小豆.据记载有
些地方从唐宋时起,有用秋水服食赤小豆的风俗.具体做法是在立秋当日,
取 7~14 粒赤小豆,以井水吞服,服时需面朝西,据说这样可以一秋不犯痢
疾.四川东、西部还流行喝 “ 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饮一杯,
据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天津地区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
和来春的腹泻.如清朝张焘的 « 津门杂记 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
“ 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但立秋之后天气逐渐转凉, « 黄帝内
经»讲:“ 秋伤于湿,冬必咳嗽”,意思是说秋天到了,人们应该减少食用寒
湿之物,免得伤了脾,脾湿则生痰湿,从而引起咳嗽.因此有不少地方讲究
立秋后要少吃或不吃西瓜这类生冷瓜果了.
明代刘侗、于奕正的 « 帝京景物略»中记载: “ 立秋日相戒不饮生水,
日呷秋头水,生暑痱子.”流传到今天就是北方地区的立秋民俗禁忌,立秋
日,小孩子一天不许喝凉水,说是喝了凉水要生秋痱子.此外,很多人家过
去会用红纸书写 “ 今日立秋,百病皆休”字样贴于墙壁上,以起到预防疾病
之意;妇女们用红布剪成葫芦形,缝在儿童的衣服背后,用以驱除病灾.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 花镜»云:“ 此木 ( 即梧桐)能知岁,每枝应十二月而着十二叶,逢闰
则十三叶,春晚乃生,望秋则槁,叶落而知秋深,故有 ‘ 梧桐一叶落,天下
尽知秋’之句.”宋朝,更有一项重要的仪式:梧桐报秋.据 « 梦粱录»记
载,立秋当天,宋代宫内要把栽在室外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 “ 立秋”
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 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
以寓报秋之意.之后,秋来之声传遍宫城内外.不等回声消失,盔甲整齐的
将士们护卫天子蜂拥而出,到郊外的狩猎场射猎,一是表明从即日起开始练
兵,二是为秋神准备祭品.这个习俗也一直沿传到后代.明朝王象晋在 « 二
如亭群芳谱»写道: “ 立秋之日,如某时立秋,至期一叶先坠,故云:梧桐
2 5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