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4 - 二十四节气经典谚语释义
P. 434
冬 季
寒冷的时候,而不到夏至的时候天不会真正地热起来.
在天文意义的气候特点上,冬至日北半球的白昼虽然短,得到的太阳辐
射最少,但冬至日的温度并不是最低的.冬至前通常不会很冷,这是因为地
球表面有大气和水分,能够储存热量,并不是 “ 即存即失”,此时地表尚有
“ 积热”,真正的寒冬是在冬至之后.自冬至开始,我国便进入了 “ 数九寒
天”,所谓 “ 冷在三九、四九”.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
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
“ 入不敷出”的状况.到了三九、四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也就
越来越冷了.此时如果有冷空气的影响,天气就更为寒冷.过了这个阶段,
天气就会渐渐变暖.夏至也是一样,夏至之后就是三伏,是全年最热的时
候.因此常言说,冷在数九,热在三伏.
干净冬至邋遢年
中国南方地区认为如果冬至是晴天,则春节将是阴雨天气.反之,如果
冬至是阴雨天,则春节将晴好.表达类似意思的谚语还有 “ 晴冬烂年” “ 晴
冬至,烂年边”“ 冬至雨,必年晴”“ 焦冬至,湛过年”等.
不论哪种说法,思路都是相同的,即冬至与春节的晴雨呈反相关.这是
一条总结天气规律的谚语,是一种气象统计学概率事件.但是,这句谚语很
难令人信服,因为 “ 冬至”日基本上是固定的,但 “ 春节”的日期是不固定
的.有的年在元月下旬,有的年在二月中旬,前后相差近一个月. “ 冬至”
的天气与变化不定的 “ 春节”天气真的存在一定的韵律关系吗? « 二十四节
气志»一书中特别提到,有统计分析表明,以 1951 — 2017 年 北 京、南 京、
杭州这三个城市冬至和春节的天气实况为例,降水的有无在冬至与过年 ( 指
除夕和初一)都不存在显著的反相关关系,这句谚语并不准确.理论上,最
早的春节是 1 月 21 日,最晚的春节是 2 月 20 日,如果将春节划分为五个时
段分段验算,则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当春节在 1 月 24 日以前 ( 即与冬至间
隔 30 天左右)时,干净冬至邋遢年的准确率是最高的,南京达到 71 4% ,
杭州达到 85 7% .而其他时段内的春节,预报的准确率都很差.当然,仅
仅用 67 年的天气数据去验算 流 传 了 超 过 一 千 年 的 古 老 谚 语,在 结 论 上 都
不能算确凿和充 分.这 条 谚 语 是 人 们 对 节 气 和 气 象 间 规 律 的 一 种 预 测 和
探索.
4 0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