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9 - 二十四节气经典谚语释义
P. 419
二十四节气经典谚语释义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暖冬的情况越来越显著,主要表现为当年
冬季平均气温高于总平均气温,降水量较多.国家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于
2008 年制定并颁布了 « 暖冬等级»国家标准, 2017 年 5 月发布 « 冷冬等级»
国家标准.判定冷暖冬的基本要素为冬季 ( 12 月至翌年 2 月)三个月的平
均气温,在空间上分为气象观测单站、区域、全国三个范围等级.在单站
方面:如果单站平均气温距 平 大 于 等 于 标 准 差 的 0 43 倍,则 为 暖 冬;反
之,如果单站平 均 气 温 距 平 小 于 等 于 标 准 差 的 -0 43 倍,则 为 冷 冬.在
区域总站数 方 面:暖 冬 站 数 超 过 总 站 数 的 50% ,即 为 暖 冬;冷 冬 站 数 超
过总站数的 50% ,即 为 冷 冬.在 全 国 有 效 面 积 方 面:暖 冬 面 积 超 过 全 国
有效面积的 50% ,即 为 暖 冬;冷 冬 面 积 超 过 全 国 有 效 面 积 的 50% ,即 为
冷冬.
在暖冬的情况下,突然遭遇冷空气的侵入,使气温明显降低,甚至产生
暴雪或者冰冻,这种 “ 前冬暖,后春寒”的天气被称为倒春寒,极易给人体
健康和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雪下高山,霜打洼地
在高山上容易下雪并积聚不融,而地势低洼的地方就容易出现打霜的
现象.
随着海 拔 的 增 高, 气 温 逐 渐 降 低. 平 均 每 上 升 100 米, 气 温 下 降
0 65℃ .按照这个温度垂直变化率,如果在海平面附近气温为 20℃ ,山的
高度超过 3000 米,则温度差不多就变成零下了.相反海拔越低,则温度越
高.所以很多高山都有自己的雪线,雪线以上地区,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
量,降雪逐年加积,形成常年积雪 ( 或称万年积雪),进而变成粒雪和冰川
冰,发育成冰川.雪线作为一种气候标志线,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
降水量和坡度、坡向等条件.
霜是晚秋、冬季和早春常出现的一种天气现象.霜是地面温度下降到
0℃ 以下,空气中的水分在 地 物 上 直 接 凝 华 而 成 的 白 色 松 脆 冰 晶.通 常 在
冷空气南下后,晴朗微风的夜晚容 易 具 备 这 个 条 件. “ 霜 打 洼 地” 的 意 思
是低洼的地方最容易 有 霜,因为冷空气的密度大、比较重,从四面八方朝
低洼的地方流动,使低洼的凹地成为冷空气聚集最多的地方,温度下降得比
平地多.这 就 是 洼 地 首 先 见 到 霜 的 原 理.平 地 上 有 霜 时,洼 地 里 的 霜 则
3 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