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2 - 二十四节气经典谚语释义
P. 212

夏    季


                  目»记载:“ 杨梅止渴,和五脏,能涤肠胃,除烦溃恶气.烧灰服,断下痢,
                  甚验.”有人以为杨梅味酸,吃了会胃痛,其实它属于碱性食物,有助于平
                  抑肝火,润肝脏,又助脾胃消化;含有较多枸橼酸,有利于祛除血管老化物
                  质;含有维生素 B17 ,有助于抗癌.
                      人们常以 50°~60° 白酒浸泡杨梅,加入适量佛手片,泡 后 15 天 即 可,
                  腹胀腹痛或非细菌性腹泻均可食用,每次 3 只,每日 2~3 次.需要注意的

                  是,杨梅性温,味酸,多食容易令人发热、长疮,孕妇及大便秘结者忌食.
                  杨梅酒具有预防中暑、养胃健脾、养颜的功效,并能理气活血抗衰老,提高
                  机体免疫力.


                      夏至插老秧,秋后喝米汤
                      在西北地区,插秧日期不能晚于夏至,否则水稻生长发育的时间不够充

                  足,到收获季节往往很难成熟,造成产量低甚至颗粒无收的结果.在这种情
                  况下,如果最终收获的时候粮食产量不足,农人在秋后就只能等着喝米汤了.





















                         广西百色市靖西县夏耕夏种大忙时期,农民正在田间里插秧 ( 赵京武   摄)

                      水稻的产量决定于分蘖的多少.分蘖是指小麦、水稻等在近地面的茎基
                  部发生分枝,此时能抽穗结实的叫有效分蘖,不能抽穗的叫无效分蘖.适宜

                  水稻分蘖的水温一般在 26~27℃ ,若在 25℃ 以下分蘖很慢,且多无效分蘖.
                  因此,若过了夏至插秧,插秧期已过,秧龄过大,使营养生长期过分缩短,
                  先天营养生长不足致使水稻秆低、穗小,造成减产.同时在北方地区,秋季
                  降温快,如插秧过晚,不能保证分蘖时水稻田的水温,同样也会造成水稻减
                                                                                     1 8 7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