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Menu

勿让会展“会战”变“混战”

打印
字号:
2004.02.12

  
  广东省是我国会展行业发展最早的省份之一,会展行业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每年以20%的发展速度增长。省会广州已经成为国内仅次于北京和上海的第三大会展城市。中国(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深圳高新技术交易会、东莞电脑博览会、顺德家电博览会……都是广东省的拳头展览会,这些展会都代表着我国展览业的最高水平。广东省每年举办的各种展览数量超过1000多个,平均每天就有3个展会。靠会展吃饭的大小公司遍地开花。但是广东会展业也面临着不少弊端困扰,且与北京上海的会展业依然存在差距。为此,省民建在广东省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上提出提案,详细分析了目前广东会展业存在的弊端和可能采取的对策。

  四大弊端困扰广东会展业

  多头管:海关、检疫、税务、工商、公安、交通等部门缺乏协调。会展业是综合性比较强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海关、边检、检疫、税务、工商、公安、交通等部门,这些部门相互之间缺乏一种沟通、协调以及统一的规划。

  协调难:展期相近、展题相同的展会屡见不鲜。广东省的会展业管理滞后,缺乏行业协调,重复办展现象比较普遍。另外一个是展会规模小、水平低。举例来说,广东的家具展是全国规模比较大的展览,2002年在广州、深圳、东莞、顺德举行“五大”家具展,5个展览的仅相当于意大利米兰家具展的展览面积。与珠三角各自为阵的行为不同的是,以上海、宁波、南京、杭州等为代表的15个长三角城市会展业开始形成联盟,达成一个全方位的紧密合作意向。

  展馆滥: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珠海国际航空博览中心等巨型现代化展览场馆在珠三角拔地而起,昭示了各地发展会展城市的雄心。但是,近年来各地政府纷纷投资兴建大型的展览场馆,一些中小城市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个城市建3至4个展馆。目前,广东会展场馆建设由于没有统一规划和布局,一些地方互相攀比,抢建滥建之风正在出现。

  人才缺:专业人才缺乏、专业队伍建设滞后,制约了会展业的发展,造成展览公司资质差,展会水平普遍不高。

  治弊端民盟开出三大良方

  省民建在提案中认为,展会经济是一种产业经济,目前世界上操作展会有三种形式,一种是政府自己运作,一种是政府与企业合作,还有一种就是交给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从长期办展出发,着眼于展会市场化运作,按照国际惯例进行市场化运作,因为这样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淡化政府对展会运作的干预,政府逐步退出直接操办而更多地给予指导、协调和服务;实现政府职能的归位、展会功能的归位,创新办展思路、创新运作机制、创新组织形式的操作理念。他们就广东会展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管理,针对目前现状,建立一个展会协调管理机制。行业协会既对一年展会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估,又对下一年展会进行充分论证,制定科学、可行、效果最佳的展会规划,建议市府成立会展业管理协调机构,制订一些相应的政策性文件,改进政府审批工作,加强管理协调。针对目前广东省会展行业存在的行政管理存在的缺位、不到位和越位的问题,应尽快明确广东省会展业归口管理的行政部门,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整合展览资源、开拓会展业务,不断培育品牌展会,提高服务意识和办会水平,更好地为会员单位和企业服务。

  运用财政资金,支持会展发展。应设立会展发展专项奖励基金。为鼓励、支持、推动会展业的发展,有条件的市政府应专门设立会展发展专项资金。该资金一是用于对规模大、社会效益好、有发展潜力的会展活动的奖励性补贴;二是用于本市会展业总体形象推广和重大会展活动的保障性支出;三是用于培训专门人才。积极推动建立会展奖励机制,给那些取得突出成绩的会展机构实施必要的奖励,鼓励更多的会展机构积极办展办会。

  加快建设一条“穗-莞-深”展览带,并将该展览带建设成为南中国最富竞争力的中心展览带。会展业崛起的东莞与广州、深圳一起,逐渐形成大陆极具影响力的展览带,其情形就与德国的杜塞尔多夫-科隆-法兰克福展览带十分相似。这条展览带的形成可以避免广东省省目前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以及低水平的重复浪费建设。

文章来源: 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