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Menu

“第十八届全国文物修复技术研讨会”在我馆成功举办

打印
字号:
2020.11.27

  11月26日,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专业委员会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举办了“第十八届全国文物修复技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文博系统和企业代表200余人参加了会议,共同探讨如何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物修复体系,推动文物修复事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党委书记隋斌、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金瑞国、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元、北京市文物局二级巡视员哈骏到会并致辞;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博物馆副馆长陈军,以“鉴往知来/凝心聚力/推动文物修复事业高质量发展”为题,代表理事会作主旨报告;来自故宫博物院、颐和园、中国美术馆、中国丝绸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文物交流中心、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以及北京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发言。

  隋斌在致辞时表示,作为我国农业行业唯一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国农业博物馆坚持“让部党组放心、让事业发展、让群众满意”的工作宗旨,坚持打造“中华农耕文化保护传承中心、全国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宣传展示中心和首都文化艺术产品交流推介平台”的发展定位,坚持“争创一流、追求卓越”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学术立馆、人才兴馆、质量强馆、开门办馆”的工作理念,按照打造“传承中华农业文明的殿堂、展示农业农村发展成就的平台、教育引导青少年的阵地、开展农业国际交流的窗口、品鉴农业文化的大观园”的目标要求,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努力成为全国顶尖的博物馆和展览馆,用10年左右时间,努力成为国际知名的博物馆和展览馆。

  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博物馆副馆长陈军在主旨报告中指出,“十四五”时期,中国的文物修复将立足于传统,扎根于民族,用一双巧手,让一件件文物复原,用一颗匠心,探索隐藏在文物背后更深层次的内容,让文物绽放光彩。今后工作中将进一步促进文物修复与科技融合,实现文物修复工艺的技术升级;加强中外交流合作,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和文物修复互利共赢;深化文博机构与社会企业合作,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专业委员会成立30年来,团结带领一大批文物修复工作者,始终秉承让文物“活起来”的宗旨,坚守文物修复的正确方向和科学路径,积极搭建平台,强化学术交流;注重理论研究,提高学术地位;注重人才培养,壮大专业队伍,在学科建设、学术研究、技艺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

  本届研讨会共收到53篇论文,有22位专家学者进行了现场交流发言。交流内容丰富详实,专业理论含金量高,既有京派青铜器修复百年传承、故宫文物科技与传统技艺融合、文物保护中的数字化复原、当代古陶瓷修复技术、书画装裱修复、古代壁画揭取工艺研究、传统纸张试用于油画修复中保护性贴面操作等专业研究类论文,也有对于天下第一书《龙藏经》、青花釉里红抱月瓶、江口沉银出水金银器、磁州窑白地黑花瓷器、宋代青白釉双鱼洗修复等特色文物抢救修复纪实,还有现代技术5G+AR在文物修复中的创新应用、大专院校文物修复学学科体系构建及修复人才快速培养模式。

  本届研讨会通过云犀、快手、微视等平台进行了网上直播,线上收看观众近万人。中国文物报,中国农业信息网、弘博网及其公众号、凤凰传媒、时代中国网、中视快报网、中视网、中国传媒联合网、中国民生经济网、中国民生新闻网、中国旅游信息网、中国翱翔文化建设网、农展传媒公众号等多家媒体对会议进行了宣传报道,搜狐网、腾讯网、网易新闻等转发了新闻报道。

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

2020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