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Menu

四川石渠扎溪卡游牧系统

打印
字号:
2020.09.22

      四川石渠扎溪卡游牧系统,是当地藏族牧民为适应青藏高原地区独特生态环境所形成的,采取四季轮牧、放养采食等驯养方式养殖牦牛、藏绵羊、马和山羊等牲畜的生态游牧系统,距今至少有5000年历史。遗产地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核心区覆盖全县15个乡镇,幅员25191平方公里。

     距今14000-6000年左右,当地已经开始驯化野生动物。距今6000-5000年左右,当地的家畜驯化技术已经成熟,形成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根据草场及牲畜饲养的季节性规律进行迁徙,鲜少长期定居。

     石渠地处长江和黄河的上游源头地区,是长江和黄河的重要水源地。这里大面积的高山草甸、高寒湖泊、沼泽湿地生态环境在调节当地气候、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方面,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石渠县草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0%。当地牧民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引进驯化,形成了适应高寒气候的以牦牛和藏系绵羊为主体的畜牧系统。丰富的牧草资源和畜种资源,是当地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畜牧业是石渠的基础产业,是广大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和物质基础。

     藏族牧民讲究“崇尚天意、敬畏自然”,熟知当地山川河流、草场分布和季节变化,根据雨水丰歉和草场长势决定一年四季的游牧线路和四季牧场的放牧时间,主要在夏秋草场和冬春草场进行轮牧,对于易被破坏的高寒腐殖土草原地带是最适宜的生产方式,“天-牧民-牲畜-草原-河流”形成了天然遗存关系。

     遗产地在保持良种选育、接羔保育、分群放养、畜群结构合理搭配等传统生产技术基础上,通过牛群良种自然选配,羊群的自然育肥复壮,天然草场保护、人工草场建设、青储饲料种植等措施,传承着古老的游牧文明,保护着草原的生态环境。

     当地充分利用海拔3700米以下的宜耕地种植青稞、冬小麦等作物,利用山坡地和田埂地种植药用植物。野生菌种类众多,以石渠白菌为代表的野生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石渠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8%,形成了独特的藏族文化风情和虔诚的宗教信仰。玛尼石刻文化、以真达锅庄为代表的康巴歌舞、藏戏、藏族服饰和帐篷文化,是当地藏族牧民的特色文化符号,也是当地游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