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Menu

广东佛山基塘农业系统

打印
字号:
2020.09.22

      广东佛山基塘农业系统,是利用基面与池塘进行水陆交互循环种养的农业生态系统,始于明朝初期,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遗产地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东南部,核心区包括西樵山国家森林公园西南侧的儒溪、七星、朝山、岭西村周边的桑基鱼塘区域,面积1000余亩。

     西樵镇位于珠三角地区,历史上因河流众多、地势低洼而水患严重,当地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因地制宜,通过围“海”筑塘和挖塘筑基,开创基塘种植的土地利用模式,兼顾经济增值和蓄水防涝。

     佛山基塘农业地处亚热带,种养层次可达3-4层,基堤种植范围广,水陆交互次数多,具有显著地域特色。鱼塘主养鲩、鳙、鲮鱼等高经济价值鱼类,基面种植作物和饲养畜禽,鱼塘上搭棚种瓜果,构建了基塘立体种养系统。

     基塘农业系统有桑基鱼塘、草基鱼塘、花基鱼塘、菜基鱼塘、树基鱼塘等类型,其中桑基鱼塘是基塘系统最有代表性的生态模式。基面上种植的果树、甘蔗、桑树的副产品可以投入塘中作为饲料,塘底泥可以作为基面作物有机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传统的佛山基塘农业系统具有蓄水防涝的重要功能,其生态工程价值体现在低洼地区开发和土壤改造,水旱调蓄和生态堤围。“大围+子围”堤围修筑削弱外来水患,形成贯通的河涌便于水路运输。

     佛山基塘农业系统孕育了浓厚的民俗风情,形成了以划龙舟、鳌鱼舞、醒狮舞、广绣、佛山秋色、广东音乐等为代表、水乡特色浓郁的珠三角传统民间文化艺术,以火焰鱼、鱼生、鱼汤、鱼腩、全鱼宴、艇仔粥为代表的河鲜饮食文化。珠三角独有的“香云纱染整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