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Menu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

打印
字号:
2020.09.10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是具有几千年发展历史,以养殖、保护和发展戈壁红驼为主的牧业养殖复合系统。遗产地范围为乌拉特后旗全境,总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戈壁红驼养殖数量达5万多峰。遗产地核心区域集中在乌拉特后旗获各琦苏木、潮格温都尔镇、巴音前达门苏木等6个苏木镇,25个嘎查。戈壁红驼属于世界珍贵畜种,是乌拉特后旗牧民长期生产实践中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素有“草原珍珠”的美称。

     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文化遗产。从阴山岩画的驯驼图、《史记》《逸周书》《汉书》等历史遗迹和文献中可窥见其发展脉络和历史演变。

     戈壁驼是蒙古双峰驼的一种,学界将生长在内蒙古北部戈壁的骆驼称为“戈壁驼”。“戈壁驼”体躯较粗重高大、产毛量稍高,毛色多为红棕色,故又称为戈壁红驼。

     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中发现现代骆驼“精血全基因细胞”即维持生物体内生命活动的所有基因细胞。因此,“戈壁红驼”确定为研究骆驼全基因类的品种资源。

     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植根于乌拉特后旗的荒漠草原生态环境,与荒漠草原和戈壁环境中的动植物共存共生。形成了“分季牧养”“复合共生”独特的特征和模式。

     乌拉特后旗地域辽阔,地形多样,资源丰富,在这片土地上也蕴育着各种旅游资源。农田、森林、草原、峡谷、戈壁、沙漠等,形成了多样的旅游资源。

     乌拉特后旗境内的游牧民族世世代代牧养戈壁红驼,并逐渐孕育出与戈壁红驼牧养系统和牧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戈壁红驼文化。2014年,乌拉特后旗《蒙古族驼球》项目列入国家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2个项目列入自治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