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Menu

天津津南小站稻种植系统

打印
字号:
2020.09.22

  天津津南小站稻种植系统,是具有2000多年种稻历史,在天津津南地区,以种植优质粳米为特色的稻作文化系统。天津津南小站稻种植系统位于天津市津南区,包括小站镇、北闸口镇、葛沽镇等5个镇,总面积420.72平方公里,核心保护区种植面积3万多亩。小站稻作为天津名产,始于宋辽时期,成名于清朝末年,曾作为宫廷御膳米。

  小站稻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据《天津大辞典》载:东汉渔阳太守张堪曾在宝坻一带垦田8000亩,劝民种稻。明朝万历年间,著名科学家徐光启先后四次来天津屯田垦殖。

  小站稻优质基因来源广泛,经引进与不断复壮、提纯,水稻品种类型趋于多样。小站稻在培育中,一直保留着一些较为稳定的基因,如生长期长、抗倒伏、抗病害等,特别适应天津地区特有的自然条件。

  基因的多元化杂交优势,造就了小站稻绝佳的米质,米粒椭圆微长淡绿、颗粒均匀、如冰似玉、晶莹甜糯、清香爽口、营养丰富。小站稻已成为天津的风物珍品,闻名遐迩,被人赞誉“银坊香稻传千里,水源三百是珠玑”。

  天津津南小站稻种植系统,具有独特的排灌水种植技术。小站稻区乃退海之地,土壤粘重,盐渍化程度高。从明代徐光启在此试种水稻时就注意到这一点,并深入研究改造盐渍土。

  小站稻在津南地区大面积种植,区域内河道沟渠纵横交错,水系发达,金秋时节鱼跃坑塘稻飘香,除了满怀丰收的喜悦之外,更兼有一份打鱼摸虾情趣,颇有江南水乡的韵味。

  津南区内保留着许多民间传统习俗及节庆,且多与小站稻传统农业有密切关系。如挠秧号子、小站稻田民俗、葛沽宝辇会及现代节庆活动等。2014年11月,“葛沽宝辇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