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当前的展览会越办越多,但参展商信得过的展会却越来越少,个别企业每天都能收到打着各种旗号的展览会邀请信,让人真假难辨;有的展览会纯属彻头彻尾的骗局,组展商从一开始就是为了骗取参展商的租金,甚至卷走价值不菲的参展品;有的即使撑起了门面,但在门可罗雀的展会中,组展商当初娓娓动听的承诺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本报记者 邓志斌 展览骗局突然泛起 由南昌市雅式展览策划服务有限公司主办的“2003年中国(南昌)商业零售业技术展览会”按原计划应于本月26日在江西省展览中心举行。而几十家缴了5000~9000元不等参展费的参展商心惊肉跳地发现,主办单位竟在展会开始前10天神秘消失。有零售业软件企业、设施设备参展厂商不约而同上门一问究竟,竟发现所谓南昌市雅式展览策划服务有限公司原来所在的写字楼已经人去楼空。种种迹象表明,他们很可能上当受骗了。据悉,目前有多少参展公司报名仍不知情,但已有参展商报案,昨日警方已介入调查。 而就在本月中旬,一场号称“秦始皇兵马俑实物展”的展览在广东惠阳市举行,开展不久便吸引了数千名观众前去参观。不过,闻讯急赴查证的陕西秦兵马俑博物馆负责人却发现,展示的400多件兵马俑“国宝”其实全是仿制品,不是真品。后经核实,具体负责承办此次展览的是一名叫王志诚的人,打着“西安秦文化艺术展览中心展厅主任”头衔(经过调查,这个单位在西安并不存在),并借“这次展览所有展品资料均由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提供”的字样,诱导观众前去参观。目前,广东惠阳市文化市场稽查队已就涉嫌诈骗对王志诚进行了询问。同时,这批仿制品也全部查封。 记者了解到,类似参展商偏少、专业观众不多,或展会内容与宣传情况不符,甚至展会承办方卷款潜逃的情况,近年来已屡闻不鲜,但令人担忧的是最近似乎呈现上升趋势。这些不和谐的音符不仅导致参展商和参观的观众遭受经济上的损失,更由于参展商和观众频频投诉,而使被称为现代都市“朝阳产业”的会展经济遭遇诚信危机。 审批渠道太多难控制 “审批渠道太多,无疑是不少会展不尽人意的主要原因。”据广州展览业资深人士郑协民介绍,一般说来,在同一个地区至少半年举办同一主题展览会才比较合适,做到这一点,就要通过办展览的批件来实现。但事实上,数目众多的各种国内展,因无须任何审批而根本无法控制! 此外,即便是“层次”较高的“国际展”,也因审批部门太多而形同虚设。比如办一个名称中有“国际”二字的展览,仅外经贸部门有审批权的就有市、省和国家三级;涉及科技题材的,还有市、省及国家三级科技管理部门。然而就某一行业而言,专业参展商、专业观众(采购商)数量是一定的,同主题展会太多,必出现“僧多粥少”,展览也因此难有人气。 真的本小利大? 负责展会登记的广州市工商局交易分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反映,按广州市人大出台的有关管理条例,前来审报展览者只要符合以下条件即可获得审批:一有法人资格,二有展出场地,三有相应的管理人员。“这基本上等于没有门槛。” 广州到底有多少企业在办展?一位业内人士估计,前些年最热的时候大约有两三千家,现在常年运作的大概有两三百家。但这是一个保守的数字,实际上从事这项业务的还有很多咨询公司、广告公司等等。 而引来众人抢食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该行业“利润丰厚”。据业内人士透露,办展览的行业平均利润应在20%~30%之间,在时下的服务业这个利润率已算是“金矿”。其实,一个展览从招展到推广再到品牌的树立,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业务。一般展览为了保证参展商,会提前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筹备,但有急功近利者却可能在展览前几个月才开始拍脑袋从而导致招展规模不足,展会在展商的投诉声中草草结束。 |